2018年11月8日,由北京机械工程学会主办,北京市机械工业局技术开发研究所、《现代制造工程》编辑部承办的2018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论坛暨创新簇示范站技术交流活动在京举办。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海涛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北京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杜旭东、北京市科协学会部部长李金涛发表了致辞。市科协领导宣读了530创新争先活动感谢信并为特殊贡献者颁发了证书。
杜旭东理事长致辞
李金涛部长致辞
530创新争先活动颁奖
北京市机械工业局技术开发研究所副所长鲁险峰、于娟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论坛活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姚可夫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毕树生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周天丰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段成红教授,以及北京市机械工业局技术开发研究所鲁险峰副所长,分别就智能制造装备的前沿技术及产业发展动态做了论坛主旨报告。
与会领导及专家合影
姚可夫:新型金属材料高熵合金研究动态
新材料作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其创新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高熵合金是一种熵较高的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强耐腐蚀性、高热阻、高电阻等特性;因此,设计高熵合金、识别控制高熵合金金相结构的主要因素、研究并优化高熵合金特性和设计高熵块体非晶合金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姚可夫教授做主旨报告
姚可夫先生是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工程材料与加工”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首席)。现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非晶合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热处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热处理学会理事长,《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材料热处理学报》、《金属热处理》等刊物编委。
姚教授在其主旨报告中介绍了高熵合金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与最新动态,针对高熵合金的设计准则、金相选择与金相演化规律、力学与功能特性、形变机制与性能优化、应用领域,以及加工工艺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展望。
毕树生:机器人技术与航空制造业
相对于汽车、家电等工业而言,机器人技术在航空制造业领域的应用起步较晚,原因是飞机零/部件体积较大、形状及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材料种类繁多、产量较低且精度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机器人制造技术(如机器人精度、负载能力、仿真技术、传感技术及控制方法等)的提升、客户订货数量的增多及对飞机品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技术应用于航空制造业中。
毕树生教授做主旨报告
毕树生先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IEEE高级会员;全国特种作业机器人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分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IROS/ASME/ROBIO等多种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及程序委员会成员。
毕教授在其主旨报告中介绍了机器人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发展机遇,目前在制孔、复合材料加工、装配、连接与切割、检测与测试、运输与搬运、机器人柔性平台、表面喷涂与精整等领域的应用状况,以及在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周边设备、控制方法、传感器测量与系统的可靠性、开放性、运动精度和动态特性等方面可能遇到的技术性挑战,总结了亟待解决的八大关键技术。
周天丰:微纳模具超精密加工与玻璃模压成形技术
微纳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碳化钨、碳化硅、磷化镍等模具材料的超精密加工、微细加工,以及非球面透镜、微透镜阵列、微纳结构阵列等玻璃光学器件的热模压成形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周天丰教授做主旨报告
周天丰先生是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周教授在其主旨报告中介绍了微纳阵列模具制造和微纳阵列模压成形的关键技术,以及其在多种高性能微纳结构加工平台和玻璃模压成形装备中的应用。
段成红:激光应用技术与压力容器结构分析案例
激光制造作为智能制造发展新趋势之一,具有绿色、智能、可定制等特征。激光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电器、军工、冶金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激光应用领域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段成红教授做主旨报告
段成红女士是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主任,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化工设备设计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段教授在其主旨报告中介绍了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和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主要特点与应用领域,分享了激光增材制造及激光冲击强化研究的具体技术应用与性能分析成果;以十余个实际项目为案例,阐述了压力容器结构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鲁险峰:精度,效率,可靠性——说说机床这点儿事
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载体和装备制造业的基础。随着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电力设备、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床市场需求巨大,机床产业成长迅猛;在经济全球化潮流影响下,机床产业处于难得的战略发展期。高端数控机床对国家整体工业制造能力乃至国防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鲁险峰副所长做主旨报告
鲁险峰先生是北京市机械工业局技术开发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曾任德国瓦德里希科堡机床有限公司中方总经理、意大利CB法拉利机床有限公司董事、北京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鲁所长从精度、效率、品质控制与可靠性技术等层面分析了机床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机床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北京市机械工业局技术开发研究所所长袁晓峰主持了闭幕式,并做大会总结。
袁晓峰所长主持闭幕式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次论坛回顾与总结了近期智能装备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为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界人士提供了一个理论研究与成果交流的共享、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