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查稿
    作者须知
    投稿指南
    版权协议
    稿件模板
    作者操作说明
专家审稿
    专家审稿单
主编办公
编辑办公
编务办公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留言板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 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 北京机械工程学会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
     动态资讯
 
新春寄语:芳华四十载,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科技发展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极大迸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改革开放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送别2018年,全国人民丰收了发展进步、伟大成就、振奋自豪、美满幸福,更加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迎接2019年,全国人民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和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而不懈努力的信念。

2019年,《现代制造工程》期刊办刊主题是,坚定地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实施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助力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力促融通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按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奋斗前行。

2019年,《现代制造工程》期刊将紧密联系机械工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聚焦机械工程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改造和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助力打造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贯通、各类主体协同的融通创新格局。

2019年,《现代制造工程》期刊将把握创刊40周年的历史机遇,向一流科技期刊看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内容建设,促进刊网融合,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面向机械工程领域发展趋势,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

2019年,《现代制造工程》期刊将继续深度地报道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创新和应用双落地的两化“双创”成果及“高精尖”产业项目成果。《现代制造工程》期刊组稿/约稿/选稿的首要指向包括:

智能制造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及其应用实例,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的协同创新与产业化;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基础软硬件、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及工艺等重点领域在企业综合集成应用实例;智能制造工控系统网络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的研发。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和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装备;新型智能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控系统、伺服电动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机械、汽车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及其元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制造过程智能化。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研制;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等关键环节集成及智能管控;智能检测监管体系研制。

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和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的创新;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

最后,《现代制造工程》编辑部,衷心感谢读者、作者、审稿专家对期刊的关爱,恭祝机械工程行业同仁新春快乐,在新的一年中事业有成、幸福安康。《现代制造工程》编辑部愿与机械工程行业同仁共同肩负起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历史责任,为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贡献力量,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发布日期: 2019-01-16    浏览: 2845
 

版权所有 © 《现代制造工程》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块玉南街28号 邮编:100061 电话:010-67126028 电子信箱:2645173083@qq.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访问总数:,当日访问:,当前在线: